三下乡实践纪实(二十二)| 以鼓为媒 以舞传情 传承文化根脉——音乐舞蹈系“肇兴鼓韵•舞传乡情”社会实践活动
时间: 2025-08-24 21:17 信息来源: 作者: 浏览次数:
2025年8月16日至22日,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音乐舞蹈系“肇兴鼓韵•舞传乡情”社会实践团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肇兴侗寨,开展为期7天的大学生暑假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通过红色教育、文化传承、乡村调研、劳动体验等具体活动,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、增长知识才干、激发挺膺担当,实现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实践育人目标。
一、重温红色记忆,传承革命精神,强化青年学生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
实践团以“重温长征路·延续红色魂”为主题,首先参观了黎平会议旧址。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,队员们通过历史照片、场景复原等展陈形式,深入学习了“通道转兵、黎平决策”的长征主线,深刻理解了1934年黎平会议“挽救红军命运”的重要意义。队员们驻足聆听、凝神沉思,围绕“实事求是、独立自主”的会议精神展开热烈讨论,让红色基因在思想碰撞中焕发时代光彩。
随后,实践团前往黎平县烈士陵园,沿着五百二十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上,在纪念碑前集体默哀三分钟,并绕行瞻仰烈士墓区,擦拭墓碑、清扫墓前落叶。青年学子将先烈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,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,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血脉。
二、追随总书记足迹,读懂文化与产业
队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3月17日考察肇兴的路线,实地走访和了解侗寨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。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,以及侗乡织、染、绣等特色产业基地,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实践团在肇兴村与村党支部的陆书记、徐书记进行了座谈交流。陆书记详细介绍了肇兴侗寨的历史脉络,强调了侗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性,并重点讲解了鼓楼(侗寨精神象征)、侗族大歌(“天籁之音”)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,向队员们展现了侗寨“历史底蕴深厚、文化特色鲜明”的独特魅力。徐书记则结合总书记考察时的指示,强调了非遗发展要坚守特色、杜绝同质化,以及践行“两山”理念、推动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核心经验。这场座谈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侗寨“文化兴、生态美、产业旺”的发展逻辑。
通过在肇兴村的走访和座谈,大家深切感受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、非遗活态传承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效,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与服务乡村的决心。
三、投身侗族生活实践,感受侗家文化韵律
在实践过程中,队员们分组走进五大鼓楼,聆听侗族文化故事,体验侗族油茶与香包制作等非遗技艺,亲身感受了侗族生活的温度与智慧。通过深入调研侗寨非遗文化,助力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活态传承。
团队还参与了梯田插秧、摸鱼等农事劳动,通过亲身实践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,深化了对粮食安全战略的认识。结合劳动体验与基层调研,探索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。
活动在篝火晚会中达到高潮。队员们与侗族群众共舞共歌,体验了侗族大歌与踩堂舞的独特魅力,实现了情感交融与文化共情,为此次实践画上了温馨的句号。
音乐舞蹈系“肇兴鼓韵·舞传乡情”社会实践团在此次活动中收获颇丰,不仅让青年学生深化了对红色文化和侗族文化的理解,还增强了他们服务乡村、贡献社会的责任感。未来,音乐舞蹈系将继续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,让同学们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,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青春力量,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